第七次人口普查已公布,甘肅人口為何會減少,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1951年8月的一天,63歲的杜月笙在堅尼地城杜公館的臥榻上,氣喘吁吁,面如死灰。堅尼地城杜公館,位于香港,這是他最后的公館,也是最寒酸的公館,透露出一絲悲涼。只有三室一廳,還門可羅雀。杜月笙的哮喘病,盡管在中西醫結合,雙管齊下的治療下,連回光返照也沒有。他心里清楚所有的醫生對自己的病已回天無力,他讓家人叫來得意弟子陸京士,安排后事——訂立遺囑,分割財產。他那時只有10萬美元的遺產,太太們和每個兒子各分一萬,沒結婚成家的女兒們各六千,結婚的女兒們各四千。所有人都出人意料,盡管分配上“重男輕女”,對“嫁出去的女兒不公”,可他的妻兒對這一決定沒有任何異議,一點兒爭奪財產的表現也沒有。對于另外三個臨終遺言,杜月笙的妻兒也沒有異議。1、入殮要穿長馬褂;2、要一口好棺材;3、要葬在他的出生地高橋。還有一個,也是最容易引起異議乃至不滿的事,杜月笙的妻兒仍是無條件的支持,讓曾經號稱“春申君”的杜月笙,臨終前客串了一把“孟嘗君”!“杜春申”是這樣成為“杜孟嘗”的。他把從不示人的保險柜的鑰匙,讓妻兒們去打開保險柜。妻兒們,此時百感交集,悲傷而又興奮,不知道有多少價值連城的珍寶要分給他們。保險柜開啟那刻,杜月笙一揮手隨后發出脆弱而又堅定的命令——燒了,燒了!通通燒了!大家定睛一看,原來保險柜里是一摞厚厚的欠條,每一張欠條都是一筆巨款。就是最小面額的欠條也有是5000美金,甚至還有一張寫著欠500根金條的欠條,署名王新衡。他這一句話,一揮手,頃刻間所有欠條變成了一縷青煙一把灰。據統計,這些欠條加起來過億。這些過億的資產(欠條),在杜月笙還是“上?;实邸钡臅r候,不過就是一個小目標??山穹俏舯劝?,他當年的小目標,現在可是難以企及的大目標,怎么說燒就燒了?孟嘗君就那么好做,當年馮諼在薛城燒債券為孟嘗君買義,人孟嘗君不差錢。杜月笙很差錢,他這樣做,他家人雖然執行,但他們愿意嗎?理解嗎?你留下一個好名聲,可家人缺錢???杜月笙的妻兒當時并不明白杜月笙為何要這樣做。他們面面相覷,除了不解臉上更多的是掛滿惋惜,妻兒終于忍不住問杜月笙:“咱們的手頭已經很緊了,怎么還要燒欠條呢?”杜月笙用了很大氣力,平靜地,一字一句回復,大致意思是:現在兵荒馬亂,很多欠債的人流離失所生死未卜,很難找到他們,就算找到了也難保要回欠款。若留著這些欠條,我死后,你們就會放棄努力,去依賴要賬過生活。這樣不但毀了“人面”還會毀了“情面”,你們還會喪失生活的斗志。對于那些知恩圖報的人來說,就算沒有欠條,當你們需要幫助時,也會出手相助的;大恩如大仇,如果是忘恩負義之人就算你們手握欠條也是要不回欠款的,說不定還會引來殺身之禍!8月16日下午2:15分,杜月笙在臺求學的小兒子杜維善匆匆趕來為父親送終。一會兒,老蔣的特使洪蘭友送來老蔣的寬慰口信,杜月笙聽了用盡最后的一絲力氣,艱難地從口里擠出幾個字:“你們有希望了”,永遠地閉上了雙目,此刻4:50分,再過一天就是他64歲的生日。杜月笙是看重錢財,為了錢財他曾當過賭徒,做過攤販,曾販賣鴉片,殺人掠貨偷盜,投機倒把……黑道白道通吃,各種刀尖火山上行走,終使自己腰纏萬貫,成為上海的“土皇帝”。他奉行“義”字當頭,為了兄弟,為了道義一擲千金,揮金如土,大批錢財付諸東流,而他只留下一抹瀟灑的微笑。杜月笙又能放得下錢財,在他眼里錢財只不過是過眼云煙,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手段而已,并不是他的終極目標。杜月笙花錢大手筆,又不善于理財,在杜月笙晚年時,他手里已沒有多少錢可以揮霍了。但是他一生講究三碗面:“人面、場面、情面”,燒欠條是他在臨終前為了“面”又做出的一個驚人之舉。聰明的杜月笙這樣做的確給那些借款之人留足了臉面,給足了“情面”,他舍得了錢財卻得到了交情和名望。歷經人生凄苦的他,對生活的不易和被人看不起的痛苦深有體會,不愿讓親人朋友再丟尊嚴。杜月笙起初只是個社會最底層的人,他的父親當過民工,當過跑堂的,做過小商販,他的母親是洗衣工,一家人活的相當卑微。杜月笙在牙牙學語時就沒了母親,4歲前又死了父親,只讀了半年私塾就輟學了,基本屬于文盲級別。年幼的杜月笙常常衣不遮體食不果腹,受盡欺凌,童年充滿了心酸和淚水。當他14歲時,現在初中生的年紀,只身一人到上海十六里鋪去闖蕩。先是在水果行起早貪黑當學徒,后來在黃永祥的幫助下,免費回收老板賣不掉的水果削掉皮賣錢度日。賣得最多的就是梨子,杜月笙成了削梨高手,人送外號“萊陽梨”。除了賣梨他還干拋宮頂、摔暖瓶之類的“兼職”,吃盡了別人的白眼,僅有的尊嚴被人反復踐踏,壓抑的情緒無處釋放,他和一些小癟三流氓混在了一起,還染上賭癮。后來找到了“組織”拜了青幫的陳世昌為“老頭子”,正式入幫。結識了林桂生,攀上了黃金榮,把自己應得的賞錢全部分給身邊的弟兄們,混了一段時間成了青幫老大,開啟了他的傳奇人生。杜月笙能坐上老大這把交椅,和他的重義講情面分是不開的。當時,上海灘流傳著這樣一句話:“黃金榮貪財,張嘯林善打,杜月笙會做人”。要說杜月笙會做人,主要體現在他的講情面上。他常說:“做人做事無需錦上添花,只需雪中送炭”。他在助人的過程中,常常站在別人的立場上,考慮到別人的尊嚴,給足了別人面子。那時,國學大師章太炎的侄兒在上海法租界與人爭房產鬧出了事。當時章太炎在蘇州,心中萬分焦急,萬般無奈只好寫信請求杜月笙幫忙。此時的杜月笙在上海呼風喚雨,已成為那里的“土皇帝”,要他幫章太炎的侄子只是動動小手指的事,哪里用得著親自出馬??墒嵌旁麦峡紤]到章太炎的面子,于是放下手里的事務專門從上海跑到蘇州,去和章太炎商議此事。此時的章太炎已是垂暮之年,生活窘迫。細心的杜月笙看到后,誠心要幫助他,又怕失了老先生的臉面,因而在臨別時,他趁老先生不注意,把折疊好的2000元銀票偷偷壓在茶杯下。此后杜月笙每月還派人悄悄給章太炎送錢送物。杜月笙對章太炎救之于水火,章太炎對杜月笙的大義重情面充滿感激和敬佩,為了還報他的恩情,一代鴻儒大師冒著“晚節不保摧眉折腰事黑幫”的指責幫杜月笙改了名字,修了祖譜。因杜月笙出生在中元鬼節7月15日,他的父親杜文清就給他起了個名字叫“月生”。章太炎引經據典,思慮再三,為他改了個非常有意義的高雅名字杜鏞,號月笙,出自《周禮·太司樂疏》“西方之樂為鏞,東方之樂為笙”?!霸麦稀焙驮瓉淼摹霸律敝C音,好叫也不違背先人的意愿。杜月笙的講情面并非是看中對方的利用價值,對乞丐依然如此。哪怕乞丐叫著他的外號,他也笑瞇瞇的有求必應。這不是回來事兒,這是太會來事兒了。杜月笙發跡后,與和黃金榮、張嘯林比肩,號稱“上海三大亨”。他常常開著車牌號為“77777”的汽車出門,所到之處風光獨好。半路上常會碰到一些叫花子、小流氓小癟三,他們跟在車后呼喊著杜月笙的外號:“萊陽梨,給錢花,再給點”。每當這時,杜月笙并沒有像其他上層人那樣厭惡地把這些乞丐趕走,而是不慍不火讓司機停車。那些衣衫襤褸的人便蜂擁而至,呼啦啦圍在汽車前,杜月笙吩咐手下說,多拿些錢給他們,每個人都要給到。還有在他和黃金榮做慈善給乞丐施粥發錢的事上,一樣做到講情面給人面。在布施的過程中,黃金榮怕有些乞丐會重復領錢,就吩咐下人把領過粥和錢的乞丐帶到別處,專人看管,等布施結束后再放他們走??墒沁@樣一來未免傷了乞丐們的面子。杜月笙卻不這樣做,每當杜月笙布施時就會對乞丐們放任自由,他說:“乞丐也是有臉的,多領一次也無所謂,我不過多花幾個錢而已。但若派人把他們看管起來,讓他們太沒面子了?!倍旁麦喜辉谝庋矍暗睦?,卻在乎永久的情面,這才是真的明智和大格局。杜月笙的燒欠條,也是給足了欠錢人的情面和臉面。對多數人來說,欠人錢財不能及時還上,心里總會有負擔有虧錢的。不到萬不得已誰愿意去低三下四借人錢財呢,除非有些別有用心的“老賴”。欠債的那些人有人主動還杜家所欠的錢嗎?杜月笙會不會玩漏了,坑了妻子,害了孩子呢?杜月笙燒欠條的消息很快傳開,轟動一時,有些欠債人如釋重負,也有些人佩服杜月笙的大義之舉。關于是否有人主動還債,至今沒有確切的記載,推測會有忠義之人去還欠條的,就算他們不按欠條上的數額去還,也會以別樣的方式去還報杜月笙對他們當初的出手相助的,像章太炎這樣豁出去報恩的人并不在少數。杜月笙死后,他的幾位夫人在他舊友的幫助下,風光安葬了杜月笙。萬國殯儀館的老板聽說杜月笙臨終前要求要一口好棺材,他主動登門許諾把殯儀館最好的一副棺材送上,提出只收半價7500塊港幣。他還免費讓杜月笙的家人在萬國殯儀館正廳為杜先生治喪三日,各界名人義士紛紛前來送行,出殯盛況創戰后第一。于右任、許世英、何應欽等人,親自為他送靈柩到汐止鎮大尖山上。還有一位老人,李開明老人,他與杜月笙素不相識,沒有任何交情,只是聽說他的事跡,敬重他的大義,佩服他的雪中送炭,就決定為杜月笙掃墓,而且一掃就是三年直到他離世。杜月笙的為人處世,及燒欠條的大義,也澤被后世。杜月笙告誡自己的子女后代不要走他的老路涉足黑幫,要堂堂正正做人,最終他的子女沒有一人涉足黑道,有無數人為他們提供幫助,他們大都接受了高等教育,都留在了國外。并且在異國他鄉都生活的很好。(杜維善左)杜月笙的七子杜維善定居在加拿大,是一位古幣收藏專家,他還經常飛往上海為上海博物館捐贈畢生所收藏的古錢幣千余枚。我突然感慨,經商要學胡雪巖,做官要學曾國藩,做人要學杜月笙。不失“義”,不丟面,不讓人失望。人在情在,人不在了情依然存在。人,生于天地間,能千古留名,受人敬重,死后不留下巨資,杜絕兒孫奢靡庸碌,也是杜月笙的高明之處。杜月笙去世后唯一的一點遺憾的是,沒有葉落歸根葬回老家——高橋,而是在海峽對岸長眠。
(責任編輯:張達明)